刘一力:中国经济面临的4大历史性难题及破局点
2024-08-15    来源:北京     作者:刘一力

中国经济在2023年疫情过后,没有如大家所期望的那样快速复苏,反而增长缓慢,陷入了不小的困境。政府出台了众多政策,可效果不太理想。这时大家才意识到,中国经济确实碰到了难题,增长动力不足,GDP增速降到了5%以下。

回首2022年,楼市大幅下跌,出口下滑,GDP增长仅为3%。这并非只是疫情所致,而是中国经济走到了一个关键节点。楼市见顶,出口受阻,债务累积,人口开始减少,再加上疫情和俄乌战争的影响,这些不利因素在2022年集中出现,形成了重大转折点。这两年来,这些不利因素持续作用,使中国经济要走出低谷面临重重困难。

从长远来看,当前中国经济遭遇了改革开放46年来未曾有过的难题,比如房产泡沫破裂、债务危机隐现、贫富差距较大导致消费不振、人口老龄化加速。如果不妥善解决这些问题,中国经济的发展压力还是非常大的。


1. 房产泡沫破裂和楼市下跌是当前经济面临的重大挑战


房地产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。过去中国经济很大程度上依靠卖地发展房地产和搞基建,房地产及相关行业在GDP中占比高达26%,这在全球都是较高的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都说了,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信贷的40%,相关收入占地方财力的50%,居民60%的财富都在房子上。

楼市在上涨20年后,2022年开始大幅下跌,2023年继续下挫,今年前5个月跌势更猛。商品房销售面积从2021年的18亿平米,骤降到今年的不到9亿平米,短短三年近乎减半。按比例算,房地产下降10%,GDP增速就会降低2.6%,今年楼市大跌20%,GDP会受到较大影响。

政府为稳定楼市,出台了一系列政策,可新房销售量仍下降了50%。主要是之前楼市泡沫过大,下跌难以避免。

中国的房产泡沫规模较大。估算下来,住房总市值460万亿元,与美国、欧盟和日本的总和相当。我们人均GDP才1.25万美元,人均居住面积却接近发达国家水平。房产在居民财富中占比近70%,房价在全球也处于较高水平。

如此大的泡沫必然会破,楼市难以企稳,只能依据市场规律调整,这对经济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。

像日本1990年房产泡沫破裂后,经济陷入长期停滞;美国2008年房产次贷危机,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。虽然政府救市能避免楼市彻底崩溃,但形势依然严峻。

估计要等到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到年均3亿平米左右,楼市才可能见底,这可能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。

破局点:

1- 适当放开房地产市场,比如一些城市实施解除限购政策,允许多套房购买,降低外地人购房门槛等等。

2- 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,满足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。像部分地区积极推进公租房、廉租房建设。

3- 推动房企转型升级,开展长租房和旧房改造业务。有的房企开始涉足长租房领域,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。 


2. 债务过多和债务危机是经济中期发展的潜在风险


短期影响经济的是楼市,中期则要关注债务问题。过去10年,通过借债发展房地产、基建、制造业,鼓励借债消费,导致债务规模迅速扩大。如今需要压缩开支、减少投资和消费来偿债,待债务回归合理水平后,才能正常消费和投资。

我国从2008年为应对金融危机,投入4万亿用于房产基建拉动经济,2014年房产市场疲软后,又开展棚户区改造,固定资产投资在2015年至2018年期间超过GDP的80%,最高达64万亿元。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仍有51万亿,占GDP的42%。同时通过货币宽松政策鼓励居民贷款,导致债务累积。

从宏观杠杆率来看,我国目前的宏观杠杆率从2022年末的274.3%上升至287.8%,社会总负债达362万亿元。其中,实体经济部门总债务全年同比增长9.8%,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分别增长6.9%和9.1%。而美国的宏观杠杆率为250%。

2023年,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直接债务为71万亿元,地方城投平台的隐性债务为80万亿,政府总债务达150万亿。国有企业负债约240万亿,行政事业性单位负债12.4万亿元,民企负债总额54.2万亿。中国企业负债率较高,美国企业负债率相对较低。

债务规模庞大,还款压力巨大,2023年利息支出占新增社融规模的比重超过40%。

当前,房企暴雷、地方债务逾期、居民断房贷的情况时有发生。2023年,债券市场有50家发行主体对152只债券展期,规模达2044.45亿元。有31家发行人违约,涉及债券68只,违约规模1041.7亿元。中央也开始发行超长期国债以缓解压力。由于负债过多,企业投资谨慎,居民消费意愿降低,对经济发展不利。

破局点:

- 优化债务结构,合理延长还款期限。例如某些地方政府通过债务重组,调整还款计划。

- 加强财政纪律,严格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债务。比如强化对地方政府举债的审批和监督。

- 推动金融创新,拓宽融资渠道,降低融资成本。像一些金融机构推出新的金融产品,为企业提供更优惠的融资方式。

 

3. 贫富差距大和消费下降是经济长远发展的制约因素


居民消费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,发达国家居民消费能力强,发展较为稳定。我国过去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,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相对缓慢。去年出口和投资增长乏力,消费成为拉动GDP增长的主力。但居民收入不高,消费一直不够强劲,这两年尤其明显,今年前5个月消费增长放缓。

今年前5个月,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3.66亿平方米,同比下降20.3%,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3.6%。新建商品房销售额3.57亿元,下降27.9%,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30.5%。

老百姓消费意愿低主要是因为收入有限,政府出台的刺激政策效果不明显。主要是分配制度存在不足,贫富差距较大,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。《2023胡润全球富豪榜》显示,全球有3112位十亿美金企业家,中国有969位,美国为691位。招商银行的数据也反映出贫富差距问题,2%的人持有82%的资产,97.88%的普通客户持有的资产仅17.87%。

图片1.png 

要促进消费增长,就必须提高普通老百姓的收入。所以需要改革分配制度,缩小贫富差距,这样经济才能持续发展,社会才能稳定。

破局点:

1- 完善税收制度,加强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征管。比如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税率,对高收入者征收更多税款。

2- 加大教育、医疗、就业等领域的投入,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。有的地方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,缩小城乡差距。

3- 加强反垄断监管,保障中小企业和劳动者权益。比如对一些垄断企业进行整治,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。

 

4. 人口老龄化加剧是经济长期增长的严峻挑战


经济发展与人口结构密切相关,人口众多、劳动力充足,经济发展就有活力;人口减少、老龄化严重,经济增长就会面临压力。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,人口老龄化是重要原因之一,我国尚未实现富裕,老龄化问题却日益突出。

日本1994年进入深度老龄化时,人均GDP达3.99万美元,我国2021年进入深度老龄化时,人均GDP才1.26万美元。2022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达14.9%,深度老龄化进程加快。德国老龄人口占比在1972年达14%,36年后才突破20%,法国用了24年,日本用了12年,我国的老龄化进程可能更快。

未来十年,中国的老龄化率将超过美国,到2050年,中国的老龄化率将达27%,美国为18%。2022年总人口比上年减少85万,2023年下降208万人。

人口减少和养老负担加重,对经济发展不利。解决办法主要是鼓励生育和引进移民,但鼓励生育效果有待提升,引进移民也面临诸多困难。

破局点:

1- 完善养老保障体系,发展多元化养老模式。比如在更多地区推广社区养老服务中心,提供多样化服务。

2- 出台更有力的鼓励生育政策,如增加育儿津贴、提供教育优惠、延长产假等。部分城市已开始探索相关政策。

3- 加强职业培训和教育改革,提升劳动力素质。例如开展针对老年人的再就业培训,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。

-------

总之,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这些难题相当严峻,需要更多的创业者、企业家以及主管部门共同的努力,全方位的创新,聚精会神的寻找突破点,并保持延续性,才有可能在困境中实现经济的稳健发展,任何口嗨与悲观都毫无意义。


社会诚信

热门新闻
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人员查询 | 理事会章程
Copyright © 2024 营商环境促进网(营促网)
京ICP备2023039473号-3